《青丝恨》中眼花缭乱的水袖功,《花田错》里求真求美的纳鞋底,精彩绝伦的边唱边书(正书、反书、双笔写字)……这些是蒲剧演员贾菊兰的绝活。凭着这些绝活,贾菊兰被业内公认为“才女”。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乱弹戏”,是我国梆子声腔中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2006年,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贾菊兰的演出现场。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受家庭影响,贾菊兰自幼便喜欢蒲剧表演。“小时候,家里的窗台就是我的舞台,窗帘就是我的幕布,枕巾就是我的水袖。”贾菊兰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我会偷偷地在对联上撕一个角,蘸点水,往脸上抹点‘胭脂’,便开始唱呀、跳呀,无拘无束。”
从一个人瞎摸索,到12岁独自离家考戏校,再到1998年进入运城市蒲剧团,1977年生的贾菊兰凭借着对蒲剧表演艺术的痴迷和坚持,成为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图为梅花奖获奖剧目《青丝恨》剧照。新华网发 赵睿/文(资料图)
“蒲剧擅长用特技和富有激情的大动作表演刻画人物形象。”贾菊兰介绍称,蒲剧仅特技绝活就有30余种,其中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跷功等表演绝技,在全国享有盛名。图为贾菊兰双笔写字。新华网发 赵睿/文(资料图)
不管演什么角色,贾菊兰都会认真研读剧本,全面了解人物性格,自然地展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内心状态。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期间,贾菊兰表演了开幕式节目《蒲乡新韵》和红色现代戏《中条山上党旗红》。“用布带把头勒紧,眼睛就吊起来了。”贾菊兰称,这样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演出前,贾菊兰在整理头饰。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演出间隙,贾菊兰在化妆室里忙着对镜补妆。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戏曲舞台是一个合作的整体。”对贾菊兰来说,一场完美的蒲剧演出需要演员、乐队、字幕、道具等各个环节的帮衬与配合。图为蒲剧演出时,台下演奏的乐队。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舞台上,贾菊兰是耀眼的主角;舞台下,身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党委副书记、副院(校)长,贾菊兰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贾菊兰坦言,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蒲剧要发展、要传承,需要创作出更多受年轻人喜欢的优秀作品,需要更多优秀青年演员加入。因此,贾菊兰不光自己演出蒲剧,还勇做领路人,为青年演员搭台子、指路子。新华网发 赵睿/文(资料图)
贾菊兰分别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蒲剧演员褚晓丹、杜丽娜主导编排了剧目《周仁献嫂》《挂画》,并在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蒲剧青年新秀演出专场活动中亮相,赢得观众连连称赞。图为《挂画》表演现场。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蒲剧演出现场,观众拿出手机记录表演精彩瞬间。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
为了拓展蒲剧的受众和影响,贾菊兰还提出“互联网 蒲剧”的概念,推出大型网络戏曲栏目《空中蒲苑》,受到蒲剧戏迷的喜爱。图为《空中蒲苑》表演现场。新华网发 赵睿/文(资料图)
“我觉得艺术是有生命的,也是无止境的,我希望为蒲剧艺术发展挖掘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出来,蒲剧艺术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这也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贾菊兰说。图为贾菊兰和青年演员彩排现场。新华网发 赵睿/文 兰立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