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365网址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尚需突破“三重门”-365网址

2022年03月18日 09:27:5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尚需突破“三重门”

  农民意愿不强、公司动力不足、政府重视不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及保险达10次之多。然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尚存一些挑战,面临供给不足、需求不旺等问题,需尽快突破农民意愿不强、企业动力不足、政府重视不够“三重门”。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冬小麦播期因为洪涝灾害普遍推迟,当地推出极晚播小麦冬季全膜覆盖的技术,挽救措施效果良好。(记者 张磊 摄)

  部分农户与保险公司参与意愿不强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补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重要使命。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农户和保险公司作为两大主体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参与意愿不强,两个主体之间利益博弈制约了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热市场冷,农业保险“叫好不叫座”。

  农户参与意愿不强,主要原因在于负担重、意识弱。部分农民靠天吃饭、依赖政府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加上低收入与高费率的矛盾让他们不愿自缴保费购买保险,抑制了农户对保险的需求。

  山西省稷山县荆平村是2021年山西洪涝灾害中受灾较严重的村子之一,全村4000多亩农田全部被淹。“种了10亩的葡萄被洪水冲得连根藤都看不着了。”村民鲍早霞忧虑地说,政府对葡萄种植险没有补贴,之前自费上过两年,但是保费高,负担较重,也没发生过大灾大难,侥幸心理让她2021年没有续保,没想到就受灾了。

  此外,大多数农民对保险了解不多,再加上村里对农险宣讲、培训不够,易被保险公司“套路”。据南方某省一位农民介绍,在村里的宣传下,他每年都会购买农业大棚蔬菜保险。直到2021年,因受暴雨侵害大棚种植的西瓜全部坏死,找保险公司索赔时,才被告知主险是大棚,而棚内的农作物没有参加保险。“即使上了保险,感觉也没啥用。”他无奈地说。

  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也不高。记者了解到,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率特点,众多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高亏业务承保意愿不高。另外,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恶性竞争”“逆向选择”也打击了保险公司的承保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利润大幅下降,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农业保险承保利润为1.01亿元,承保利润率仅为0.17%。以人保财险山西晋中市分公司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农业保险业务为例,种植险累计收取保费12338.9万元,累计赔付19446.3万元,赔付率157.6%;其中经济林(梨、苹果、核桃)赔付率高达207.9%;特别是在2020年,该地经济林遭受大范围的冻灾,赔付率达453.8%。

  “农业保险利润不高,有些业务甚至连年亏损。”某财险公司农险部负责人介绍说,即便这样,仍有同行低于生产边际成本进行定价,导致整个行业“恶性竞争”;另外,精确的农业受灾损失信息和数据难以计算,基础数据缺乏,理赔定价存在一些困难。

  除双方参与意愿不强外,骗保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农业经营的分散性及农业保险技术的局限性,加大了核赔难度,使得农业保险沦为“唐僧肉”。一些农民直言,每亩庄稼的保险理赔款往往比实际收成还可观,导致个别农户在骗保上挖空心思。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明确保险机构开展承保工作,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记录投保信息,严禁虚假记录或编制投保信息;保险机构应当根据保险标的特征和分布等情况,采用全检或比例抽查方式查验标的,核查保险标的位置、数量、权属和风险等情况。

  支持体系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现象

  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模式无法高效运行,目前只能通过政府对保险公司和农户进行补贴,协调二者之间利益平衡。供需“双冷”背后也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支持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拓宽农户收入,引入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作物,这也加大了种植风险。以山西大同的黄花为例,种植100亩黄花光保费就需要3万多元。而山西2020年将黄花列为省级特色农险,农民只负担三分之一的费用,其余全部由政府“埋单”,大大增加了农户参保积极性。

  但在山西,像黄花这样的省级特色农作物保险只有6种,中央特色奖补政策一直未能争取到,对特优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有16个农产品品种,山西省仅配套了8种。农险发展相对成熟的陕西省,目前也只配套了3种。

  部分地方政府在创新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方面存在缺位现象;而一些地方政府因财力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错位、越位问题。

  山西某财险公司负责人说,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出现较大程度的超赔问题,一般小型灾害也会造成巨额赔付,政府补贴较保险公司的成本相对不足,有些地方政府没灾时消极对待,一有灾害就临时“抱佛脚”,没有构建起长期稳定的引导和支持体系,迫使保险公司只能仓促应对,千方百计“堵窟窿”。

  “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存在地域失衡问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部分农业省份财力较弱,由于配套能力较差,导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滞后,影响整个保费补贴的到位;同时,市县级政府不仅负责农业保险的相关服务,还承担了筹资责任,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财力弱,配套难,一些地方政府只好拖延农险保费补贴发放,影响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山西某寿险公司专家说,2021年10月,山西保险行业全力共抗灾情的时候,当年度各级政策性农险保费补贴有近60%未拨付。2021年度山西省政策性农险保费规模为20.46亿元,截至年末仍有4.91亿元的财政补贴资金未划拨,并且还有979万余元往年的省(市、县)级保费补贴未到账。

  朱俊生认为,近年来部分省市保险公司已经出现较大程度的超赔问题,政府需要研究再保险、大灾风险融资安排等制度选择与设计,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

  急需多方协同破梗阻

  为进一步解决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者协同难题,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关专家和企业建议:

  优化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地方财政要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补贴政策,需要改善财政补贴机制,基于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尽可能扩大中央财政补贴的品种范围。

  完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健全地方农业大灾分散机制、发挥“保险 期货”金融支持作用等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规范和约束农业保险中权力的运行,明晰政府在农业保险经营活动中的权力边界,严厉打击“骗保”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发挥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激励作用。

  创新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增强自身承保能力。朱俊生建议创新各类价格收入、指数、保险 期货等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农业综合类险种,满足地方小而优、多而杂各类特优产业保险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查勘定损技术,引进第三方定损专家机构,有效解决不同保险公司之间定损、赔付不统一的问题。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农户防范意识。建议政府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逐步实现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发挥好引导作用,联合保险机构做好惠农政策宣传普及工作,保险机构要在产品宣传方面,尽可能通俗易懂简单化,对于免赔等事宜重点说明。此外,保险公司要加强防灾防损服务,在日常的农业活动当中,培训农户对可预见的各类灾害事件做好风险防范。(柴海亮 张磊)

[编辑: 杨晓飞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81252
网站地图